文博日历丨送你一片水仙“花海” 提前拥有过年仪式感~
发布日期:2025-01-24 21:43 点击次数:109

r
r

r
r
“借水开花自一奇,水沉为骨玉为肌”
r
它是历代文人雅士的“心头好”
r
也是当代年宵花界的C位之一
r
它便是被誉为“凌波仙子”的水仙花
r
三个看点带你认识这幅宋代的《水仙图卷》
rrr r rrr
有章为证的赵孟坚真迹
r
多位名家夸“画得好”
rr rrrr

r
△《水仙图卷》局部
r
这幅6米多长的《水仙图卷》
r
收藏于天津博物馆
r
是宋代画家赵孟坚的名作
r

r
r
画首处有一段题字
r
落款为“孟坚画并题”
r
但是有专家认为其书法水平“不高”
r
或许是后人作伪妄加的
r

r
r
除了题字之外
r
画尾还有一枚印章
r
内容是“彝斋”
r
赵孟坚是浙江海盐人
r
字子固,号彝斋居士
r
画尾印章的“彝斋”二字
r
说明这枚印章的主人正是赵孟坚
r

r
r
除了赵孟坚本人的“盖章”认证
r
这幅画上还有多位名家的题字
r
首先就是画面开头
r
乾隆题写的“群玉凌波”四个字和一段诗
r
其次就是在《水仙图卷》的拖尾处
r
(拖尾也叫尾纸,是书画手卷的一部分,既可以保护画心,又可以供鉴赏者题跋。)
r
不仅有元代潘纯的题诗
r
还有元代张楧(yǎng)、刘笏(hù)、张伯淳三人的题跋
r
(有专家认为,此三人题跋是从《赵子固水仙图并题长卷》移录的。)
r

r
△从右至左,分别为元代潘纯的题诗和张楧、刘笏、张伯淳三人的题跋。
r
几个人不约而同地夸这幅画“画得好”
r
是赵孟坚的“佳作”
r

r
△《水仙图卷》局部
r
赵孟坚的传世作品不多
r
天津博物馆收藏的这幅《水仙图卷》保存完好
r
是研究其笔墨风格的重要资料
rrr r rrr
从一枝独秀到一片“花海”
r
看赵孟坚笔下的水仙“变奏曲”
rr rrrr
《水仙图卷》可以分成三部分
r
从一枝独秀到一片“花海”
r
画面疏密有致
r
十分有节奏感
r

r
r
开卷一株水仙
r
像是在花丛中选出的一株“标本”
r
可以让人们“放大”看细节
r
又像是一曲乐章里的序曲
r
拨动着人们的思绪
r

r
r
第二段是全画的主体
r
成百株水仙组成的花丛
r
有株与株之间的穿插
r
有花与叶之间的掩映
r
还有花株上下前后的交错
r
……
r
层层叠叠,错落有致
r
画面整体布局处理得自然、和谐
r
丝毫不见雕琢的痕迹
r

r
r
结尾一片水仙“花海”
r
整幅画在繁多的花丛中戛然而止
r
使人们的思绪仍停留在水仙丛中
r
引发无限遐想
r

r
△《水仙图卷》局部
r
赵孟坚以线描勾勒花叶
r
再用淡墨渲染,分出阴阳向背
r
整幅作品层次分明,姿态如生
r
疏密有致,节奏环连
r
使人的观感十分舒适
r
元代画家赵孟頫曾说
rrr r rr
“今观吾宗子固所作墨花,于纷披侧塞中而就条理,亦一难也。”
rrrrrr r rrr
从“配角”变“主角”
r
它是古代文人最爱花卉之一
rr rrrr
春节前后,水仙花开
r
其花蕊洁白,花香馥郁
r
且不畏严寒,高雅静洁
r
因此古代文人认为水仙超尘脱俗
r
是“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”
rrr r rr
“凌波仙子生尘袜,水上轻盈步微月。”——北宋文学家、书法家黄庭坚《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》
rrrrrr r rr
“看萧然风前月下,水边幽影。”——南宋词人辛弃疾《贺新郎·赋水仙》
rrrr
宋代人尤其爱水仙
r
为它赋诗作词
r
赞它是“凌波仙子”
r

r
△南宋苏汉臣《妆靓仕女图》
r
其实,水仙初登“绘画圈”时
r
还只是“配角”
r
作为画面中的“点缀”
r

r
△赵孟坚的《水仙图》页
r
此后,或许是随着水仙种植增多
r
水仙不仅成了画中的“主角”
r
甚至还成了“十二月花神”之一
r

r
△点击图片,了解这套康熙十二月花神诗文杯~
rr rr
春节临近
r
不妨在你的年宵花清单上
r
加入“凌波仙子”水仙花
r
添香气,增喜气
r

r
r

r
r
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毕磊 文案丨荣梦岩 视觉丨林琳 技术丨蔡子旭 审校丨朱冬梅 肖大贵 统筹丨刘莹 张悦彤 特别鸣谢丨天津博物馆 总台天津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
r
r
rr